這個情況遇到2次,第一次是VM的檔案壞掉,想說從備份倒回去,所以要刪掉快照。
第二種,VM壞掉,autosnapshot無法刪除超過備份份數的快照。
不論如何,都是虛擬機映像檔有關。

心靈力量決定發展的方向
這個情況遇到2次,第一次是VM的檔案壞掉,想說從備份倒回去,所以要刪掉快照。
第二種,VM壞掉,autosnapshot無法刪除超過備份份數的快照。
不論如何,都是虛擬機映像檔有關。
之前看到的介紹,如果要進行python開發,大部份都是採用Jupyter-notebook或是Pycharm工具,今天在網路上找資料的時候(golang),看到微軟有提供了跨平台的VISUAL Studio Code工具,看到的VS Code的操作案例,也是使用Golang演示的。
當然,編程寫代碼,可以使用各式各樣的工具,如果你要用notepad++(Linux上的notepadqq)來編python,也不是不行,但是還要多開一個命令列(終端機),不如IDE開發工具來的方便。
Read more在我試安裝python3 + mysql-server及Pycharm在Windows環境上,我馬上後悔,光處理相容性,就花了快一個小時,最後還是放棄回來Ubuntu Linux上來。
畢竟Linux就有預先安裝的python,只是版本可只是2.X而不是最新的python 3.x
python3 預設就有pip
mysqlconntor安裝方式如下
python3 -m pip install mysqlclient
出現下面這些錯誤訊息
/bin/sh: 1: mysql_config: not found
/bin/sh: 1: mariadb_config: not found
/bin/sh: 1: mysql_config: not found
fcitx 是lubuntu 1910預設的輸入法
但是我用的輸入法,並不支援
所以,我只能把輸入法框架換掉
sudo apt-get remove ‘fcitx*’
gcin 不知道怎麼搞的,輸入法就是出不來,重裝了三次,還是不行
所以換了ibus,結果,裡面沒有我要用的中文輸入法
先前使用XenServer在7.X版之後,有自動排程快照的功能
說真的這個功能非常的吸引,但是因為Citrix在後面一直縮減功能,加上每費版的單個硬碟只能2T,光做個NAS備份都不夠。
管理功能只好改用XCP-NG
也為了相容性的關係,所以XenServer我們一直使用的是6.5版
昨天在查資料的時候,看到原來ProxmoxVE也可以有類似的自動快照功能,其實很早就有這個功能了,只是一直沒有看到相關的資訊
所以就裝起來試了一下
1.sudo -i 先變成root
2.curl https://rclone.org/install.sh | sudo bash (一行安裝指令~中間會需要admin 的密碼)
3.建立 rclone config存放的目錄
因為,ssh進來,沒有homedir給你放
4.移植別台的rclone.conf數據過來放
5.編修 script 並測試執行
6.加入排程中
下面是我開始執行rclone的 LOG檔
所有的設定檔和Log我都放在 volume中
說在前面,我有Google學術帳號,小猴子有Google校友帳號,Google Drive本身就是無限空間。我們在Google Photos上傳保留的,都是原畫質,而不是高畫質。
但是我們的媽,卻只有一般的帳號。只能留高畫質的照片。
老人家,沒事想就愛拍照,小孩子的照片,老人活動的照片,一堆照片(每次看到PTT在說什麼32G ROM的老人機,我就愛笑,你很快就會知道每3~6個月爆掉一次的快感)。
先不說廢話,直接上黑群暉安裝測試DSM 6.2.2-24922 Update 4 截圖
DSM 6.2.2 是很新的版本,有圖有真像
免責聲明 資料無價,使用黑群暉(黑裙)造成之資料損失,與本人無關。
原本XigmaNAS的版本 11.2,因為系統Bug的原因要更新升級到XigmaNAS V12.1。
使用XigmaNAS V12.1 Live CD 開機
選擇9
Install / Upgrade from LiveCD/LiveUSB
Tested FREEBSD version was 11.2 Stable, after I config all environment , I post some script from other linux.
And it not work, how ever I modify codes, It’s not work correctly.
Finally I find a article discuss this issue. It’s system bug, and has been fixed in FreeBSD 12.X.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