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mediava 6(以下簡稱 OMV 6),才推出沒有很多,目前研發團隊大約幾天會一個更新。
必須說,目前還不是穩定版本,目前官方穩定版ISO還是Openmediavault 5.5(更新之後會到5.6)
在VMware Workstation測試的,安裝還蠻順利的,和前版的差距不大(載點)。
有幾個直接感受
1.儀表板(Dashboard,主控台)可以設定勾選要顯示的項目。資源監控導入MRTG類的功能,CPU,記憶體,硬碟,都很直覺
心靈力量決定發展的方向
Debian 遇到操作不順暢的關係,看了一下Linux 桌面環境的市佔分佈,最多的前3名都是Ubuntu,之後就是manjaro,再來就是Linux Mint。
不想再操作Ubuntu的原因是,每次改版,都有東西改變,但debian上,都是一致的,為了降低學習曲線,debian好一陣子是我的首選操作系統。
Manjaro Linux是Arch Linux延申版本,使用的是pacman管理,不是debian , ubuntu系列的dpkg管理方式。
測試的系統是使用網路安裝且有含non-free軟體安裝模式,所以目前週邊的驅動狀況沒有什麼問題。
系統上使用,軟體的調整,桌面的環境,也都正常
但是,想要去NAS上抓資料,就不正常了
Xfce使用的file manager是thunar
在網路上查了幾篇資料
Read more最原始需求,debian+openmedaivault + BT,就變成了一台農場下載機,如果有了X-Window+Kodi之後,就成了一台播放機了,所以在網路上找了相關的安裝步驟。
1.安裝 debian 10 with Xfce4
2.安裝中文支援 及套件
sudo apt-get remove ‘fcitx*’ ‘ibux*’
sudo apt-get install hime hime-qt5-immodule hime-anthy hime-chewing im-config zenity unzip htop curl wget iftop traceroute net-tools dnsutils -y
3.安裝 Openmediavault
參考這篇
Roseapple PI蓮霧派與Raspberry PI樹莓派比較基礎
如果單就ROSEPI與RPI兩塊單板電腦(single board computer)來的規格進行比較,網路上很多,我要做的使用者體驗的比較。都是使用最新的Debian客製化版本,所以,就當基礎是不會差太多的。
安裝後,做系統套件更新,更新到最新的套件,這樣才是最完整的比較環境。
Read more
在Linux環境下,因為VI操作的關係,不是很喜歡,雖然我會使用,但是不是很方便。
尤其是看Code的時候,更是痛苦。
在去年,看到某段Video,某大神使用VI,自幹OS的時候,真的看到VI強大的火力。
但是我怎麼弄,就是弄不出顏色。 Read more
因為有一些程式,沒有被debia或是ubuntu給蒐錄,所以會用到第三方的PPA庫,以蝸牛來說,會用到的程式不少,舉例來說
Chome就是用他自己的PPA庫
Dropbox 也是用他自己的PPA庫 Read more
目前Oracle 10G R2 express只有提供32位元的版本,我的測試環境是Unbuntu 1010 AMD 64bit的版本,如果直接裝的話,會出現失敗的訊息,另外,Oracle 10G/11G 都只有提供Linux的版本,沒有Debian/Ubuntu的版本,和我多年前看我同學安裝Oracle 9i到Linux上的程序都不同,所以算是新的學習。
Read more
最近看到越來越多的Linux系統支援小筆電,而我家小美女的小筆電是威寶電信當初搭的微星(MSI)U90,試過了Ubuntu之後,又看到最近很熱門的Jolicloud這套linux作業系統,我也上了官方Blog,看過介紹之後,MSI的U90也在支援的行列中。當然U90在Ubuntu 0910版本中,也是完美支援。
其實Jolicloud也是演變自Ubontu,算是Ubuntu Netbook版本的改良版,所以,在ubuntu之後,我對於Joliclud的相容性也很有信心。當然,還是要來玩一下,利用Virtual Box來安裝Jolicloud試玩一下。
為什麼會玩Jolicloud這套OS,主要是因為這套OS號稱不用技術背景,也能玩Linux,而且也整合山很多的內容在裡面,包括Openoffice、Twitter、Gmail、BT、Facebook、IM(MSN)、Skype等等功能,我看名稱叫Jolicloud,可能就是針對小筆電(Netbook)所需要的雲端技術一網打盡(誤)。
好了,不哈啦!進行測試過程吧!我在Virtual Box命名有問題,命名成Julicloud,有點小問題,請看倌見諒。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