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時間:2006.10.19 14:17 來源:賽迪網-中國電腦用戶 作者:kjdk
龍昌公司的羅總覺得這家機械製造企業有些地方不太對勁,於是請來了資訊化顧問給治病。誰知道顧問得出的結論是:”還沒到上電腦系統的份兒上”,這不禁讓羅總有些著急上火。BPR到底是手術刀還是消炎藥?它解決不了管理的問題嗎?
花了一上午的時間,龍昌公司羅總經理總算明白了”業務流程重組”的意思。他略帶自嘲地對諮詢顧問宋先生說,”要是洋文再少點,可能更好懂一些。”
龍昌公司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機械鑄造企業,為機床、汽車、建築機械等行業提供合金鑄件加工業務。近一、二年,龍昌公司感到了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:承攬業務難度大、產品加工要求高、利潤變薄。
調查了一圈後,羅總搞清楚了個中原委。整機製造廠家對加工能力、供貨及時性和參與協同製造的程度,都有了更高的要求。”再不改變就沒飯吃了”,這是羅總找諮詢顧問的主要動機。
診斷
宋先生一行3人,在佔地約50畝的龍昌公司扎了一個半月,對冶煉、造型、制芯和模型設計等工藝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了解,同時對生產、銷售、材料採購、倉庫管理、財務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調查。宋先生的調查結論主要有3個:模型設計需要上CAD系統,以提高模型設計的水準和反應速度;不同的鑄件、不同的鑄造批次和品質要求,需要選擇不同的鑄造方法,如砂型鑄造、金屬型鑄造、壓力鑄造等,因此從定單、模型設計到工藝設計,再到生產安排,必須保證數據及時傳遞和反饋;化學、物理、金相學檢驗是品質控制的關鍵。
說實在的,對鑄造行業知之甚少的宋先生而言,調研階段與其說是發現問題,不如說是向企業學習”鑄造ABC”。不過憑著紮實的MBA功底,宋先生一行還是很快進入了角色。在搞清楚龍昌公司如何把廢鋼鐵變成機架、底座、葉片和飛輪之後,他們開始從管理角度入手,對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剖析。
方案
諮詢顧問發現的管理問題,一點沒讓羅總覺得意外:生產計劃,往往與實際完成的數據對不上,這是因為按車間考核,而不是按工序考核;砂模、制芯過程的品質控制,直接影響鑄件的成型品質和材料消耗;行銷部定單處理手段落後,對定單執行過程不做跟蹤,也沒有及時反饋廠家的需求變化;缺乏先進的模型設計手段,部分委託的模型設計進度無法控制等等。
這些問題雖然都讓羅總頭疼,但礙于”手頭一直很緊,所以心有餘力不足”。
從一開始,宋先生就對如何引導羅總了解企業資訊化頗費心思。跟這個頗有股闖勁的山東漢子講CAD、ERP和BPR,宋先生自己都覺得像說天書。可羅總最初”我們希望搞一套電腦系統”的開明態度,倒讓宋先生吃了一驚–果然有魄力!
其實宋先生誤會了。既然請來了”神”,羅總是抱定”破費幾個”的念頭,在他認為神通廣大的”電腦、軟體、互聯網”上花些錢。用羅總的話說,叫”捨不得孩子,套不住狼”。把”企業資訊化”簡單地理解成”破費幾個”,讓兩個人的差距實際不小。
所以,反復調查之後,宋先生得出龍昌公司”還沒到上電腦系統的份兒上”的結論,讓羅總有點著急,甚至還有些不悅。宋先生如此這般地告訴羅總,企業搞資訊系統需要的條件,比如數據規範啦、流程重組啦、機構調整啦、需求分析啦,一陣”資訊化ABC”,直把羅總灌得迷迷糊糊,一時找不到北。
不過,在聽懂業務流程重組(BPR)的意思之後,羅總許久沒有吱聲。看得出,他的腦子裏在反復盤算、猶豫。
手術
雖然宋先生一再強調”BPR並不是不顧現狀如何,否定現狀的合理性”,但羅總仍然有自己的顧慮。公司的業務流程當然有不合理的地方,要不然請諮詢、下決心搞資訊系統幹什麼?羅總搞不明白的是另一回事:要是業務流程重組能”糾正企業存在的問題的話,那我上資訊系統的價值在哪?”
宋先生給羅總傳達的思想是,搞企業資訊系統,首先要理順業務關係、摸清數據的來龍去脈,這是資訊系統規劃、設計的前提。理順業務關係,就勢必要對現有的車間、班組、職能部門進行必要的調整,對某些工藝流程和業務關係進行改造。宋先生把這個過程打比方叫”消炎”–“如果把企業資訊系統建設對企業的改造比做’手術’的話,不消炎就不能貿然手術,否則手術是危險的”。
但羅總似乎並不認可”消炎”的說法,認為有點”輕描淡寫”了。”這是比’手術’還厲害的手術”,羅總的觀點是,”這已經等於’傷筋動骨’了。流程要變、業務要重新整合、機構要調整,不是’手術’是什麼?”相比之下,宋先生說的BPR”消炎藥”,在羅總眼裏倒成了”手術刀”。
回歸基礎管理
BPR是”手術刀”還是”消炎藥”?成為許多資訊系統應用專家、學者爭論的焦點。
有觀點認為,哈默博士1990年發表的論文《業務流程再造–不要自動化,而要推倒重來》只是一種管理思想,而非可行的方法;有學者甚至認為,”推倒重來”的說法過於嚴厲和激進,在實際運用當中過於簡單。
在BPR盛行的20世紀90年代,諮詢機構和管理顧問在為企業提供管理諮詢的過程中,把BPR當作了向顧客推行解決方案的”利器”,是企業重整業務、提升戰略地位的制勝法寶,更是實現企業資訊化的”必修課程”。
眾多世界著名的管理專家們宣揚,BPR是”達到企業巨大改善的流程創新工作”(達文波特,Davenport)、”對企業如何運行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,對其工作流程、決策、組織和資訊系統同時並且以整合的方式進行再設計”(卡普蘭,Kaplan)、”BPR是運用資訊技術,從根本上改變企業流程以達到企業目標的方法性程式”(阿爾特,Alter)。
短短幾年間,BPR已經從僅僅關注業務(Business),擴大到組織行為、組織設計、資訊系統建設、生產作業研究、品質控制系統、績效評估體系等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。此時,BPR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實現”持續改善企業績效”夢想的必然之策。
然而,在遭遇大量失敗的事實面前,人們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基本的問題:大刀闊斧地否定過去許多年積澱下來的企業架構、流程、體系和方法,是否已經走向了”天真變革”的危險道路,從而失之輕率?
事實上,探索”績效改善”的努力,一直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。泰勒的”時間-動作分析”和美國通用公司(GE)50年代對”價值工程”的研究,70年代豐田公司創立的JIT(恰時生產,JustInTime)和品質管理專家朱蘭(Julan)、戴明(Deming)倡導的全面品質管理TQC等等,都可以看作”改善企業績效”的有力武器。
因此,與企業戰略、價值分析、組織行為學、行政管理、品質管理等洋洋灑灑的眾多管理理論相比,BPR的思想的確顯得”衝擊力有餘,而實效不足”。
特別是當一些諮詢顧問,把BPR當作清除資訊化障礙的前奏的時候,實際上就已經置企業于一種危險的境地:治療之前先遭受肢解。
不過,BPR作為一種具有穿透力的管理思想,的確能讓企業家在思考企業資訊化建設的過程中保持清醒,認識到資訊化的複雜性;但是,正如當前管理學界對於”回歸基礎管理”的呼喚一樣,企業基礎管理的規範和健全,才是資訊化建設的根本所在。即便採用BPR的觀點,也不能因為有BPR”墊底”,就把資訊化僅僅當作”穿一件新衣服”這麼簡單。(T229)
隨機文章
- 情比金堅~妻病夫不離棄 再披婚紗慶金婚 (2007-10-31)
- 原價屋組的電腦比較容易壞?人品賭輸? (2016-12-05)
- 台灣固網你搞屁啊! (2011-03-15)
- 快被捕夢網數位科技搞瘋掉了 平均2個月被入侵一次 (2016-12-17)
- 當廣告投入無法得到正成長的瀏覽率和購買轉換率 (2017-07-26)